大安站召開鹽堿地良田+良種+良法“三良一體化” 高效治理與綜合利用“大安模式”專家測產現場觀摩會
2025年10月10日至-11日吉林大安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大安與鎮賚萬畝核心示范區成功召開鹽堿地三良一體化“大安模式”專家現場測產觀摩會。
由國家鹽堿地國創中心主任梅旭榮研究員擔任測產專家組組長,專家組成員由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鞠正山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楊勁松研究員、張叢志研究員,吉林大學李北偉教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魏丹研究員,吉林農業大學邵璽文教授等專家組成。
所紀委書記項尚表示東北地理所作為國家隊,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積極服務國家鹽堿地治理戰略與吉林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省政協委員、人資環委副主任,原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蘇陽強調要堅持兩手抓治理核心,加快投資回報周期建設。。梅旭榮研究員指出要聚焦改土、治堿,推廣三良一體化模式。白城市委副秘書長高金奎肯定大安模式成效,期待提供更多低成本高效治理方案。
梁正偉研究員介紹了鹽堿地“三良一體化”高效治理與綜合利用大安模式的技術內涵。大安站常務副站長李偉強研究員介紹了大安站的定位、建設背景及歷史。王明明副研究員介紹了蘇打鹽堿地不同地區酸性磷石膏改土及水稻機插側深施肥等技術優勢。
專家現場測產結果表明,重度鹽堿地(土壤pH 9.93,EC 1.18 mS/cm)使用遼寧、湖北酸性磷石膏配合東稻122+密植+灌排,當年畝產達414.39公斤、401.19公斤,較對照增產255.12%、243.89%。增施機肥后,當年畝產達513.03公斤、506.33公斤,較對照增產339.65%%、333.91%。重度鹽堿地(土壤pH 10.58,EC 0.42 mS/cm)經酸性磷石膏改土4年后,采用中科發5號+密植+灌排,畝產達690.87公斤,較對照增產47.34%。重度鹽堿地(土壤pH 10.35,EC 0.43 mS/cm)酸性磷石膏+腐殖質改土4年后,采用中科發5號+密植+灌排,畝產達649.30公斤,較對照增產102%。中度鹽堿地(土壤pH 8.55,EC 0.50 mS/cm),采用中科發5號+密植+側深施肥+灌排,畝產達710.80公斤,較對照增產12.41%。種稻多年水田(pH 7.80,EC 0.04 mS/cm),以側深施肥和有序機械拋秧為核心畝產達777.75公斤、718.74公斤,較農戶生產田增產20.81%、11.64%。
吉林省自然資源廳處長李銘博、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處長焦陽、二級調研員程勇斌、荊門市自建局副局長楊超、大安市委組織部姜碩、大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葛寶石、鎮賚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金巖君、大安站常務副站長李偉強等在站科研人員,湖北一慶化工公司董事長王桂林、中鐵十四局西北工程公司乾安分公司總經理李家亮等企業領導及代表參與此次專家測產現場觀摩會。
附件下載: